(图片来自于百度)
秋高气爽,却是一年中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前不久,我的好友曦曦妈在家自行将女儿的手足口病护理痊愈,没有用药,医院。我惊诧于她的从容淡定,因为大多数人在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时,第一反应就是很恐慌,医院。像曦曦妈这样自己在家就把孩子护理痊愈的我还是头一次听说,于是请她将这一经历记录下来,供家长们借鉴。
作者曦曦妈,腊妈在孕妇瑜伽班结识的优秀的知识型妈妈之一,秉承先进科学的育儿观。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专业毕业,曾任陕西咸阳市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编辑,现为全职妈妈。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记曦曦手足口病的护理经历
旅行归来,遭遇手足口病
今年六月底,曦曦一岁半,我们带她去了一趟日本,这是宝贝的第一次旅行,全程表现都很好。回到北京的头两天我们没出门,在家休息调整。我和老公调侃说:“曦曦这次特别争气,一点儿小毛病都没闹,看来咱们下次家庭旅行可以提上日程了”。我边聊天边脱下曦曦的纸尿裤准备更换,突然发现她大腿根儿有一些小红点,一直延续到外阴四周。我第一反应是“过敏”,因为在日本海鲜吃的比较多,量了下体温也不高,看着她不疼不痒的,我就打算先停掉海鲜再观察看看。
第二天一上午她情绪都很好,吃睡也没问题,但到了下午手心和脚心都泛起了红点,大腿处的红点也比前一天更密集、颜色更重。我脑海里迅速搜集符合这些特征的相关知识:“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是2—7天,主要表现为口腔、手、足等部位黏膜、皮肤出现红疹及小泡样损害,可伴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1]自我诊断基本锁定手足口,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前车之鉴,全家统一战线
曦曦的这次感染完全无征兆,追究其时间,很可能在日本就已经被感染。手足口病毒可经肠道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病毒携带者的皮肤及物品等传播。传染途径之广,以至于目前尚无办法真正预防。对于这次突如其来的病毒,老医院,他和很多人一样认为这是非常严重的传染病,我和婆婆则建议在家观察护理,医院就诊。
曦曦前三天都是在出疹的病程中,无发热、不痛不痒、精神状态也良好。在此期间我回忆起几个月前和一位好友通过的一次电话,她告诉我家里刚刚结束了一场“恶战”,她女儿感染了手足口病,咽部疱疹使孩子连喝奶都困难,在医院里连续打了好几天针。但事后她了解到,这种病毒感染,打抗生素是没有治疗效果的,打或不打病程都会持续5—7天,抗生素反而会令孩子产生耐药性……电话里她满是悔意和自责。
我跟老公讲了这件事,又和他一起查阅了很多关于手足口病的资料,最终全家人统一战线:不必搞得紧张兮兮,正确护理最重要,医院。
四天三夜,吹响胜利号角
手足口病早期如果关键部位没有出疹,是很难判断的。一旦肛门周围、手、脚部位出现红疹,必定会发展到口腔,出现疱疹或溃疡,此时孩子疼痛感明显、进食困难、情绪烦躁,这也是手足口病最难熬的一个阶段,一般会持续3—4天,之后会自行消退,不留疤、不结痂、愈后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
曦曦的前三天都是在平静中度过的,到第四天口腔开始出现溃疡,我让她张嘴瞧了一下,里面有五个小泡,不过午饭似乎还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只是喝汤的时候会说疼。到了下午四五点,孩子已经开始发烧了,嘴里、舌头尖上布满了疱疹。她开始哭闹,不断地用手指着嘴说:“妈妈,疼,疼”。
很庆幸体温一直停留在38度,所以没有给她吃退烧药,只是贴了退烧贴,并且时不时地用温水擦拭身体。为了缓解她嘴里的疼痛感,我希望她能喝一点冰镇的白水或果汁,但是孩子此时情绪不佳,之前一吃东西就嘴疼,所以再想让她张嘴吃喝,那是难上加难。
那天的晚饭想想都知道她不会吃了,可是婆婆还是准备了粥和菜,比起平时粥熬的时间更长,菜也炖得更烂,但是却怎样都无法令她张嘴。晚饭滴食未进,本想着洗完澡让她喝点奶就睡了,谁知道奶也喝不下去,喝了一口就疼得把奶瓶扔到了一边。看到孩子受此折磨,我们既无法替代,也没办法帮她缓解,能做的就只有在煎熬中相互陪伴。哄睡没有想像中艰难,也可能是因为孩子太累了,跟平时一样讲了几个故事就睡着了。我整晚都担心她的体温会上去,还好一直没有超过38度。
第五天一大早,曦曦起床就哭,平日里最爱吃的鸡蛋羹被她推得老远。一般这个时候都是吃完早饭就会带她出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出门”是没有抵抗力的。但是自从感染了手足口,她就没出过这平米的空间。嘴里的疼痛加上这几天的“禁足”,孩子的情绪一下崩溃了,使劲向前倾着身体,让奶奶抱着她向门口走,边哭边说“去,去”。我们一边安抚,一边告诉她:生病的小朋友不可以出门,否则会更疼的。
实在没办法,我答应让她看一会电视,这才把她从门口哄到了客厅,这之前都只会在周末才让她看会电视。我心想,只要能安抚曦曦的情绪,转移她的注意力,看电视就看呗。孩子已经吃不下饭了,再连这点精神食粮都剥夺,那也太残忍了。后来我发现,确实当她的注意力专注于别的事情时,就不会再哭闹了。
除了看电视,我还会开着火火兔陪她跳舞,拿出新玩具陪她一起研究。这期间我没再逼她喝水吃东西,生怕会再次影响到她的情绪。就这样玩了一早上,她的情绪还算稳定。可是转眼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又开始发愁,老公还特意打电话问他闺女吃饭了没?我嘴上虽然说:“放心吧,一两天饿不坏的”,但是心里比谁都着急。没想到看到婆婆端出了午饭,曦曦主动要上餐椅。婆婆给她做了烂面条,还有一碗粥,都是不需要费力咀嚼的,她能吃哪个吃哪个。
曦曦一上来就自己拿起勺子舀面条吃,才吃第一口就大哭,我就安慰她:“乖宝贝,忍一下,再吃两口就不疼了”。我婆婆和老公都是遗传性口腔溃疡,用他们的经验说法,口腔溃疡吃第一口饭时疼痛难忍,但是只要坚持多吃几口,口腔会慢慢变得麻木,吃起来就没有那么痛苦了。所以我尽量鼓励她多试几口,强烈的饥饿感使曦曦在哭完之后没有放弃,又舀了一勺粥放入嘴中,边吃边哭“妈妈,疼”,那种想吃、吃了又疼的焦灼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点忙都帮不上。
曦曦的体温白天会低一些,所以除了吃饭的时候,其它时间只要陪着她玩儿,情绪不会太糟糕。晚饭的接受程度和午饭差不多,草草地吃了几口,喝了两口水。临睡觉前体温又回到了38度,继续退烧贴加温水擦拭,这一晚上她睡得很不踏实,翻来覆去,一直哼哼,有可能是体温高不舒服,但是没有超过38度,我仍然坚持没有用药。
第六天,也是咽部疱疹的第三天,终于有盼头了,我们全家虽然都已疲惫不堪,但是似乎已经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了。一大早起床,曦曦可以吃鸡蛋羹了,还主动张开嘴让我检查,我看到里面的小疱疹已经瘪了下去,感觉像是破了一样。我问她还疼不疼?她笑着答“疼”。孩子就是这么不藏病,稍微好一点立马又恢复本性。虽说相比前两天的症状好了很多,但毕竟还是一嘴的疱疹。此时的体温37.5度,我又仔细观察了她身上的疹子,颜色已经变成暗红色,外阴四周的也褪去了大部分。
第七天,一早起来就发现曦曦完全退烧了,嘴里的疱疹也消失了很多,只能看见零星的几个小点。身上的红疹基本都褪掉了,经过一晚就可以愈合得这么快。吃饭不会再疼痛哭闹,连续几天饥饿“作战”,孩子消耗了太多的体力,此时胃口大开,嘴里残留的疱疹似乎也没有影响,完全看不出是刚刚才大病初愈。
曦曦这次感染手足口的病程从发现身体红疹到口腔出现疱疹,并伴随发热,总共持续了整整七天。在体温没有超过38度且没有其它不良症状的前提下,我们一直是在家自行护理。之后跟朋友们提起,她们都说我内心很强大,手医院?在这里我想引用张思莱医生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描述:在战略上忽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了解手足口病是前提,细心护理是关键。
不是我的内心够强大,我也纠结、煎熬,承受着孩子痛我也痛的双重痛苦,但是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用强大的知识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判断出用什么方法对孩子是最有益的,也才能在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最后,在缓解孩子疼痛方面,曦曦妈在实践操作中总结了一些护理心得:当孩子专注于疼痛时,可以找一些他平时喜欢的事情共同来完成,或者发掘一些新的能提起他兴趣的事情,这个过程主要是分散他的注意力,但前提是一定要有家长的陪伴。在孩子咽部出现疱疹最严重的阶段,不要强迫孩子吃饭、喝水,可以将注水牙胶放在冰箱里稍微冷冻,让孩子含在嘴里,冰镇的效果能很好地缓解疼痛,如果此时效果明显,可以再尝试让孩子进食。
[1]《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10小儿常见病》崔玉涛著,东方出版社,年3月版,第27页。
关于小儿手足口病的几个关键点:
1、医院?
答:(1)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4)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
(出自: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抗生素类药物是否可以治疗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典型的病毒感染,抗生素没办法杀灭病毒,所以使用抗生素没有治疗效果。(出自:《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10小儿常见病》)
3、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答: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鼓励大家要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太广,很多时候都是防不胜防,尤其是它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染。对此,?儿科专家崔玉涛指出,很多时候大人感到咽喉不适,可能已经是感染了疱疹病毒,但是由于成人自身抵抗力强,不会发病,在这期间如果接触到孩子,就很可能将病毒传给孩子,所以目前尚无办法真正预防手足口病。
和睦家药师冀连梅指出:“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对预防手足口病有效”。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夏秋手足口病高发季,尽量让孩子远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一旦大人感到咽部不适,要先用淡盐水漱口,再接触孩子。
4、确诊手足口病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手足口病的传染性非常强,传染期一般在2—3周,因此在孩子感染手足口病毒后的这段时间内尽量不要带他外出、不要接触其他孩子,以避免交叉感染。
(2)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是2—7天,所以如果孩子感染了手足口病毒,之前又是在集体环境中活动(幼儿园、学校等),应立即上报老师,同时老师应通报其他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密切观察。
(3)如果孩子的症状较轻,在家常规护理即可。儿科医生崔玉涛指出:孩子出现进食、进水困难时,为鼓励孩子多进液体,可提供果汁、奶或白水。但从清理口咽部、预防咽部继发感染角度来说,只有白水可以取得清洁口咽部的效果。如进食果汁后不喝2—3口白水,果汁中的糖分会附着于损伤的咽部,更容易出现继发细菌感染。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