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各地都进入感冒高发期
不止是老人小孩
就连很多成年人都纷纷中招
于是,就能看到这样一个场景
医院去输液
输液,俗称打点滴,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由于其量大而且是直接进入血液,主要针对急救和无法通过正常口服者而实施。
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能吃药则不打针,能打针则不输液。”
外国人视输液为小手术,美国国家药监局早在年就曾发出警示,两岁以下的小孩,原则上不使用抗感冒药。
而中国却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输液大国”。生病了,发烧了,不舒服了,就去输液!殊不知,这是一种变相的自杀行为!
1
中国已成了输液重灾区
输液这种临床治疗中非万不得已才可采取的措施,在中国人们总忽视点滴危害性,把输液当成喝可乐。
早在年,白岩松在央视就做过因输液滥用的专题报道,但十五年后的今天,滥用情况仍然是愈演愈烈。
我国每年输液亿瓶,平均每人8瓶,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而我国每年也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超过39万人。这是多么可怕的数据啊!
数据来源:央视新闻
2
输液的危害
1、输液会使你的血液中不溶性微粒增多
不溶性微粒是50微米以下的微粒,肉眼看不见,这种微粒可从药液本身产生,也可能由输液用器具,或药液生产时产生,在你输液时进入你的血液中。
输液使药液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由于人体的毛细血管直径一般为4-7微米,经常或大量的药物输液进入血管,会导致不溶性微粒大量地蓄积在微血管丰富的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内,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微血管的血栓梗塞、肺内肉芽肿、肺纤维化、肺静脉压、肺动脉压增高,以及局部组织水肿、炎症、坏死,甚至引起癌症等。
2、输液能降低人身的免疫力,使身体产生抗药性
人体自身的免逸系统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和病毒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如果一生病,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去打点滴,长此以往不仅会增强人体的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
输液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胃肠道,省略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环节。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同时,还容易患上输液依赖证,就是有些人得了一些感冒等小的疾病时吃药治疗很难见效,经常采用输液的方式治疗,导致身体产生抗药性,以后再患同样的疾病如果不打点滴就很难好起来。
3、输液会导致自身菌群失调,增加身体感染疾病的机会。
人体的体表及体内有很多细菌,如我们胃肠内就有一些有益的细菌来帮助我们消化,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
过度输液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超级细菌”的出现已经对我们发出了警告,这种细菌能力超强,一般的药物对其没有任何的杀伤作用,为今后对疾病治疗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4、输液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
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而口服药物可以先通过肠胃进行吸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输液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发热反应:因输入致热物质而使患者出现发冷、寒战、高烧等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头痛。
心力衰竭:因为输液速度过快,使短时间内血液系统输入太多液体,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静脉炎:由于输液器具达不到无菌要求而使静脉局部感染,或由于长时间输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品,而使输液处静脉内壁出现炎症。症状为手臂出现条状红线、局部红肿热痛。
空气栓塞:因为输液管内空气没有排尽,或者导管连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静脉。常表现为胸部异常不适,同时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导致病人死亡。
肺水肿:输液时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嗽时出现泡沫状的血痰。
医生要输液,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以下三种情况下,患者是可以去打点滴的:
1、吞咽困难,同时也没有办法注射肌肉针(经常容易痉挛、崩针等);
2、严重的吸收障碍,比如说呕吐,严重腹泻;
3、需要大量的补充营养:病情微重且发展迅速、药物必须要达到非常高浓度的时候才可以起作用;
3
这53种疾病不需要输液
一、内科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宭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二、外科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三、妇科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功血)
四、儿科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4
全国医院停止门诊输液
据了解,就门诊输液一事,我国医院作出统一规定,但截至目前,安徽、浙江、江苏、江西、河南、辽宁、四川、广东、内蒙古等地区都已明确出台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全国医院叫停门诊输液。
5
好体质才是根本
随着门诊输液的逐步被取消,预示着这种司空见惯的看病模式即将结束,国民健康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种呼吁下,我们的健康又该何去何从?
央视报道称“养生保健才是根本”,希望能唤醒人民对养生保健的重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