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之前的文章中,常提到多动症主要因大脑额叶的功能异常而引发,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
或者说,多动症儿童的大脑发育相对普通孩子来说较为迟缓,才会导致功能低下。
可能很多家长对此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的人好奇这个理论是否真正科学呢?甚至还有的人会产生误解,多动症孩子大脑发育不良,那是不是就是“笨、傻”呢?难怪他们学习成绩不好!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多动症,减少对多动症孩子的误解,我们用科学研究数据来说话。
02
1多巴胺分泌不足从神经解剖学来看,adhd患者和普通人在神经通路上有明显差异。
多巴胺分泌不足,导致前额叶无法对基底神经节传输过来的神经信号进行适当的过滤和抑制,而前额叶在大脑中担当的责任是信息的抽取、计划和专注。
这将使得大量噪音被扩散,出现过度兴奋、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按照计划做事、没有确定的行为模式、工作记忆变得糟糕等等认知上的障碍。
?2脑电波发展异常从神经影像学(如qEEG、FMRI)来说,adhd患者反映出过度的慢波(thta、alpha)。
以及前额叶和顶叶的交互激活不够,而这部分的相互激活对人的执行和注意来说非常重要。
3大脑尾状核体积较小巴塞罗那全球卫生研究所(ISGlobal)的SilviaAlmany领导的一项研究,分析了来自一个大型儿科样本的数据。
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会志》上,它分析了来自荷兰R代研究组的共名10岁男孩和女孩的样本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检验多基因风险评分与磁共振脑成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与智力或教育程度相关的多基因评分越高的儿童,其脑容量越大;相比之下在有较高的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多基因风险的参与者中,大脑中的尾状核体积较小。
03
家长对于脑电波可能不是很了解,在这里也用更简单易懂的解释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不同的脑电波,正常儿童的脑电波有:
δ波(0.5hz-3hz)、θ波:(4hz-7hz):表示白日梦和困倦状态;
α波(8hz-13hz):表示闲散的放松状态;
β波(14hz-25hz):表示高度警觉、积极认知加工过程;
SMR波(12hz-15hz):感觉运动节律,表示注意过程。
正常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波活动(δ波和θ波)逐渐减少,而多动症儿童的慢波活动(δ波和θ波)仍然保持在低年龄水平,也就是说比正常同龄儿童的注意力要弱,更容易分心走神。
今天的3个知识科普内容较多,家长看完一遍或许不能完全吸收,这里再次为大家总结一下要点:
01多动症儿童大脑发育相对普通孩子来说,存在一定的功能落后。
02多动症儿童的大脑功能落后,会影响注意力、自控、认知等能力,间接造成学习上的落后,这并不是由智力因素引起。
03孩子若要在学习生活中跟上节奏、健康成长,就要寻找方法针对大脑积极训练,改善多动冲动和注意力问题。
04
有家长留言问:孩子的多动症问题和大脑发育有关,那么随着年龄增加,大脑会不会自己变好呢?我们是不是只要耐心等待就好了,不用去干涉?
这当然不是的,好比健身,通过不停的锻炼,我们可以拥有更发达的肌肉和更强健的体魄,对于大脑来说也是如此。
多动症孩子的大脑功能发育落后,可以通过针对大脑区域的专业训练得到适当提升,只要我们能帮助孩子达到正常水平,他们就能专注的、有条理的学习和生活。
如果不加干涉,放任自然,那么孩子在这段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黄金时期,落后于同龄人,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必将受到严重影响!
家长不妨留言说说,你们对于多动症曾有过什么样的误解?现在还有哪些疑问想要了解呢?
如果大家想要确切了解孩子的问题,以及对应的专业训练方法,在文章下或后台留言,专家老师免费为您提供专业指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