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战火炮系列插画感受奥匈帝国强悍的重型

前几天介绍过的那位插画家wingsofwrath绘制的一战火炮系列。

法国插画家笔下的坦克将武器演变梳理一清二楚这是一座罗马尼亚火炮碉堡,配备一门克虏伯Md.型mmL/25榴弹炮和两门格鲁森mmL/7.5迫击炮。碉堡顶部由mm钢板构成,主体结构四周是3mm钢板,外层由混凝土加固,底部有配重,可以控制主炮塔的升降。主炮有上下两层弹药储存架,可存放4发炮弹。两门迫击炮安装在球形炮座上,炮口指向任何地方时,都可以提供装甲保护。底部有手摇离心供气机,四名士兵在战斗时摇动这个机器,为上层的炮兵提供新鲜空气。

克虏伯Md.型mmL/25榴弹炮和格鲁森mmL/7.5迫击炮及所用炮弹示意图。

罗马尼亚修建的格鲁森Md.型53mm榴弹炮碉堡,底部有配重可以控制炮塔的升降。炮塔结构设计非常精巧,只要一个人搬动控制手柄即可让重达1.5吨的炮塔升起,再将炮管伸出即可射击。这种火炮射击速度非常快,一分钟可以发射30发炮弹。四周备有发炮弹可以供应长时间的射击。舒曼-格鲁森53mm移动装甲炮台示意图,这种炮台是普鲁士火炮和要塞工程师马克西米安·舒曼的杰作。平时修筑多个这样的安装座,战争爆发时,推入移动炮台,即可进行战斗。这样罗马尼亚即可利用相对少的资源,充分利用西部的喀尔巴阡山脉和东部多瑙河的天然屏障,当沙俄军队发起进攻时,能够保护其侧翼安全。舒曼-格鲁森53mm移动装甲炮台配备的Md./88型53mmL/25速射炮及使用炮弹示意图。舒曼-格鲁森37mm移动装甲炮台示意图,配备一门Md.型37mm速射炮,这种炮台就是前面53mm炮台的缩小型。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到装甲炮台移动时的情景。舒曼-格鲁森37mm移动装甲炮台配备的Md.型37mmL/23速射炮,以及炮弹和维修工具。一战时前线士兵的战斗情景,分别为年7月,英军在索维姆战役中的机枪手;年3月“迈克尔行动”中的德军狙击手;索姆河战役中的“太妃糖苹果”2英寸迫击炮;年加利波利战役中的英军士兵;英军指挥所;法军战壕;年2月法军在默兹河东岸的战壕被炮火击中。

奥匈帝国军队装备的斯柯达M11型mm重炮,重型弹丸达到千克。目前只有三门此型重炮保存至今,分别收藏在意大利罗韦雷托博物馆、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军事博物馆(两个半挂式配置以及一些运输拖车)、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军事博物馆。斯柯达M11型mm重炮过于沉重,无法整体移动,只能分解后进行运输。这是牵引斯柯达M11型重炮的M12、M17型拖拉机。奥地利维也纳军事博物馆收藏的斯柯达M16型mm重炮,需要指出的是,安放时底部的钢制构架是整体埋入土中的,根本看不到。斯柯达M16型mm重炮运输时更加夸张。斯柯达M16型mm重炮,该炮是M11的简化型,唯一保存下来的该型火炮收藏在布加勒斯特军事博物馆。奥匈帝国最重型的火炮——斯柯达M16型42mm重炮,布加勒斯特军事博物馆收藏着唯一的幸存者。运输斯柯达M16型42mm重炮时,需要专用的拖拉机和平车。

本人是原SC军事贴图区版主hawk26,为大家提供原创军事内容,感谢大家收看。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dgc.com/wyyhl/143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