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病是妇科、产科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阴道内微生态失调,阴道内的优势菌——乳酸杆菌大量减少消失,其他条件致病厌氧菌(加特纳菌、类杆菌、动弯杆菌等)过度生长所引起的一种阴道黏膜炎症表现的综合症。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异味白带增多,外阴有不适感等,近50%的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治疗不当,可引起反复发作。
正常阴道内寄生着乳酸杆菌、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及大肠杆菌以及厌氧的消化链球菌属、消化球菌、厌氧乳酸杆菌、类杆菌等,这些菌保持一定的比例,维系着阴道内生态平衡。正常育龄妇女,在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下,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其表层细胞含有丰富的糖原,非常有利于兼氧乳酸杆菌的生长,这种乳酸杆菌大量存在,就抑制了其他致病菌的生长。在阴道形成了一个正常的生态平衡。
当人体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阴道上皮细胞萎缩,细胞糖原减少,不利于乳酸杆菌生长。大量使用抗生素或用碱性液体过度冲洗阴道,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性生活频繁、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导致多种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引起阴道微生物生态平衡失调,兼氧性乳酸杆菌减少,最终导致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
临床上诊断细菌性阴道炎常用传统的amsel金标准法(分泌物性状、PH、胺试验、线索细胞),但此方法操作费事繁琐,主观性强,影响因素较多。
唾液酸苷酶法是以检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微生物群的代谢产物唾液酸苷酶为基础的诊断方法,其机制是利用微生物独具的酶催化作用,结合显色底物形成的酶法快速检测技术。医院检验科已开展此项技术。
唾液酸苷酶法进行快速检测的目前操作方法为将收集的病人阴道分泌物标本加入测试管溶液中,置于37℃温浴10-20min,加1或2滴显色剂,轻摇混匀,3min内观察显色结果。结果判定:测试管中显示蓝色或蓝绿色,结果为阳性;测试管中显示黄色,结果为阴性。
唾液酸苷酶是细菌性阴道病致病菌产生的特异性酶之一,其活性与细菌性阴道病发病严重程度成正比,不受念珠菌、阴道毛滴虫、支原体等的影响,具有快速省时、客观、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易判读及特异性强等特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