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体为假丝酵母菌,属机会致病菌,主要为内源性传染
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灼痛,部分有凝乳样阴道分泌物增多
确诊依据为阴道分泌物检查发现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
治疗选择局部或全身抗真菌药物,根据疾病分类决定疗程长短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曾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国外资料显示,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45%妇女经历过2次或2次以上的发病。
80%~90%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10%~20%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酸性环境适宜假丝酵母菌生长,有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阴道pH多在4.0~4.7,通常<4.5。
白假丝酵母菌为双相菌,有酵母相和菌丝相,酵母相为芽生孢子,在无症状寄居及传播中起作用;菌丝相为芽生孢子伸长成假菌丝,侵袭组织能力加强。假丝酵母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加热至60℃1小时即死亡;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抵抗力较强。
白假丝酵母菌为机会致病菌,10%~20%非孕妇女及30%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但菌量极少,呈酵母相,并不引起症状。只有在全身及阴道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并转变为菌丝相,才出现症状。
常见发病诱因有: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长期应用抗生素,抑制乳杆菌生长,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繁殖。
妊娠及糖尿病时,机体免疫力下降,阴道组织内糖原增加,酸度增高,有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缺陷综合征,机体抵抗力降低。其他诱因有胃肠道假丝酵母菌、穿紧身化纤内裤及肥胖,后者可使会阴局部温度及湿度增加,假丝酵母菌易于繁殖引起感染。
1.主要为内源性传染,假丝酵母菌除作为条件致病菌寄生阴道外,也可寄生于人的口腔、肠道,一旦条件适宜可引起感染。这3个部位的假丝酵母菌可互相传染。
2.少部分患者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
3.极少通过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染。
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以及尿痛,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尿痛特点是排尿时尿液刺激水肿的外阴及前庭导致疼痛。分泌物由脱落上皮细胞和菌丝体、酵母菌和假菌丝组成,其特征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
妇科检查可见外阴红斑、水肿,常伴有抓痕,严重者可见皮肤皲裂、表皮脱落。阴道黏膜红肿、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附有白色块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急性期还可能见到糜烂及浅表溃疡。
根据其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微生物学、宿主情况,VVC可分为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