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种常见的阴道炎

阴道微生态

女性下生殖道中存在多种微生物,有细菌(需氧菌及厌氧菌等)、真菌(假丝酵母菌)、支原体、滴虫、衣原体、病毒、螺旋体等。正常阴道内虽有多种微生物存在,但这些微生物与宿主阴道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达到动态的生态平衡,并不致病。在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的因素中,雌激素、局部pH、乳杆菌以及阴道黏膜免疫系统起重要作用。

若阴道微生态平衡被打破,则可能导致引导感染的发生。雌激素水平低下的婴幼儿及绝经后人群可发生婴幼儿外阴炎及萎缩性阴道炎。阴道的酸性环境被改变,如频繁性交(性交后阴道pH可上升至7.2并维持6~8小时)、阴道灌洗等均可使阴道pH升高,不利于乳杆菌生长,若厌氧菌过度生长,可导致细菌性阴道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抑制乳杆菌生长,若真菌过度增殖,可导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外源性病原体如阴道毛滴虫的侵入,可导致滴虫阴道炎。

重点来啦01滴虫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女性阴道感染性疾病,也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主要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分泌物典型特点为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性交直接传播是其主要传播方式。阴道毛滴虫是一种厌氧寄生的动鞭毛原虫,常寄生在人体阴道和泌尿道。潜伏期为4~28日,25%~50%患者感染初期无症状。滴虫可寄生于男性的包皮皱褶、尿道或前列腺中,男性由于感染滴虫后常无症状,易成为感染源。也可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池、坐式便器、衣物、污染的器械及敷料等间接传播。

诊断: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容易诊断,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即可确诊。最常用的是湿片法。

建议:及时就医,女性需要做妇科检查和阴道炎六联检;性伴侣需同时进行治疗。取分泌物前24~48小时避免性交、阴道灌洗或局部用药

0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亦称为念珠菌性阴道炎,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国外资料显示,约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1次,45%妇女经历过2次或2次以上的发病。

主要症状:外阴阴道瘙痒、灼热感,阴道分泌物稠厚呈豆渣状或凝乳样。

发病的常见诱因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胃肠道假丝酵母菌感染者粪便污染阴道、穿紧身化纤内裤及肥胖使外阴局部温度与湿度增加,也是发病的影响因素。

03细菌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为妇科阴道炎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以带有鱼腥臭味的稀薄阴道分泌物增多为主要表现的混合感染。

诊断:阴道检查无炎症改变,阴道分泌物中见大量线索细胞。需要及时就医,结合临床诊断标准。

影响因素:促使菌群发生变化的原因仍不清楚,可能与频繁性交、发复阴道灌洗、间接接触感染、大量服用抗生素等因素有关。

04萎缩性阴道炎

萎缩性阴道炎为雌激素水平降低、局部抵抗力下降引起的、以需氧菌感染为主的阴道炎症。常见于自然绝经或人工绝经后的妇女,也可见于产后闭经、接受药物假绝经治疗者。因多见于绝经之后的老年妇女,又被称为老年性阴道炎。发病机理为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减退、体内雌激素浓度降低致使阴道壁萎缩、黏膜变薄、皱襞消失,引起阴道防御能力下降;同时,老年人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减少,阴道内pH值增高(多为5.0~7.0),致病菌容易生长。

主要症状:外阴灼热不适、瘙痒,阴道分泌物稀薄,呈淡黄色;感染严重者阴道分泌物呈脓性。可伴有性交痛。

当然有其他类型的阴道炎,现在混合性阴道炎(混合性阴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致病微生物导致的阴道炎症)也是逐渐增多,但目前国内外仍然没有出台针对混合性阴道炎的诊疗共识及指南性文献。在此就不加以叙述了。

这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dgc.com/wyyyf/120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