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能用西医方法研究中医,但西医仍可开中药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费用 http://pf.39.net/bdfyy/

当下,有两样东西不好谈,一个是转基因,另一个就是中西医。本来价值观比较相一致的两个人,可能就因为谈到这些问题而顷刻倒戈。在医药行业,中西医也一直存有敌对关系,如何决断,更多取决于用何种角度去看待。

最近,关于西医不能开中药的传闻就一度甚嚣尘上。今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医院保健部主任张洪春曾提议——“西医开中药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当时引起了一波热议。

事实上,很多患者都经历过:明明看的是西医,医生则总在西药之外再配几盒中成药。而且很少有人会思考:这位西医开的这些中成药适合病情吗?不过,一旦患者出现不适,引来纷争也就无可避免了。

中医逻辑并不适合西医

前段时间,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部原主任李致重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刊登的文章提到,不能用中医方法研究西医。

他表示,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形成于两千多年前,是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孕育下产生的。

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的形成是近代物理学、化学的成熟而孕育的结果。中医与哲学一样,研究对象是事物运动变化的现象(或证候);西医与近代物理、化学一样,研究对象是物质实体的结构与功能。

中医与哲学的研究方法,是由综合到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西医与近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是由分析到归纳的实体实验方法。

李致重认为,从《周易》的意义上讲,中医是“形而上”的医学,西医是“形而下”的医学。人们不可能用西医实体实验的方法研究中医“形而上”的证候表现,也不可能用中医逻辑思维的方法研究西医“形而下”的结构与功能。这是人类科学分类学的规律所决定的。

“西医不能开中药”是误传

值得一提的是,7月1日,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首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同时对西医开具中成药提出了系列严格条件:

——对于中药,其他类别的医师,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学专业学历或学位的,或者参加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可的2年以上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总学时数不少于学时)并取得相应证书的,或者按照《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有关规定跟师学习中医满3年并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的,既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也可以开具中药饮片处方。

“西医禁开中成药”的论调因此而出。在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看来,政策的制定在于鼓励西医学习中医药理论,遵循中医药特点规律和辩证施治的原则规范,合理使用中成药,而非禁止或限制西医开具中成药处方。

随后,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卫健委联合发布通知,就非中医类别医师服务有关事宜作出安排,并提出五种情况下,西医可以开具中药处方、提供中医药服务,且医师的执业单位掌握关键的考核权。

9月4日,山东省卫健委挂网一则《关于转发国卫办医函〔〕号文件做好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管理工作的通知》,里面提及要规范中医药的处方管理,其中有几种情况是可以开具中成药的,所谓的西医不能开中药的说法也就是无稽之谈了。

从新版医保目录看,国家对中医药始终坚持鼓励发展的基本导向,中药与西药数量呈现明显的长消变化,各占半壁江山,但鼓励发展决不等于无序发展。

回到文初提出的问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为了响应政策号召,西医理应系统学习中医药理论,遵循中医药特点规律和辩证施治的原则。这是对消费者健康负责,对医学负责、对社会负责,也是对医者自身负责。

“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出台相关文件,加强西医学习中医的培训和考核力度,让西医学习中医,了解中医药使用原理。”张洪春如此建议。

根据病种选择中西医

心脑血管疾病:先西后中

如:高血压病、心脏病、中风、脑梗死等。西医在急性发作时有迅速控制症状的作用。但不能根治疾病,中医药主要在改善患者体质方面发挥巨大调理作用。

便秘:首选中医

西药对便秘的治疗较为短效,只能作为应急措施。不要过多服用泻药,避免药物依赖。

颈椎病:首选中医

中医理疗是治疗该病种的一大特色,配合中药调养,更有优势。

腰椎间盘突出:首选中医

更多情况下中药配合理疗效果较好,西医主要在疾病晚期手术治疗方面有优势。

口腔疾病:首选西医

西医牙科相关医疗器械完善,在手术矫形、治疗等方面优势明显。一些非器质性病变比如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则可选择中医治疗。

脾胃病:首选中医

如慢性胃炎、腹胀便溏等,一般病程较长,机理比较复杂。西药多为单成分,不如中药个体化治疗(一人一方)更容易贴近病情。中医认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药帮助调节脾胃升降,必要时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调节消化系统疾病。

过敏性疾病:首选中医

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一般属于免疫功能紊乱。由于免疫系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用西药很难找到针对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药后容易反复。

感染类妇科疾病:中西医皆可

如盆腔炎、阴道炎等。对于急性发作期、采用西药抗感染治疗见效快。中药和中医理疗则对一些慢性反复发作性炎症疗效更好。

原发性痛经:中医

西医对原发性痛经治疗效果不佳,多属对症治疗。中医辨证施治效果较好。

月经失调:中医

妇科疾病常属于激素分泌紊乱,如果单纯调节某种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剂量,还容易引发体内一系列激素变化。中医从整体调节妇科也是一门强项。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大多是体内有瘀滞或血虚,采取疏肝补肾、养血活血等方法治疗,效果很好。

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

西医治疗在一些人群身上较为明显,中医长期调理更加安全。

失眠:看中医

失眠大多属于功能性紊乱,中医可从气血、阴阳等角度辨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镇静安眠类的西药容易导致依赖,只能短时间服用。

偏头痛:看中医

首先检查明确病因,在排除器质性问题后,采取中医调理。偏头痛大多没有病因,属于功能性紊乱,西医没有更好的办法。

复杂慢性病:中医

如慢性肾炎、风湿病、中风后遗症、肿瘤等,西医可能会采取激素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通过辨证选方,喝汤药或扎针灸,效果不错,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也小,肿瘤患者配合内服中药还可以缓解化疗的毒副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dgc.com/wyyyf/13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