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令很多家长和小朋友「闻风丧胆」的少儿高发病——疱疹性咽峡炎。
这时候爸爸妈妈们就有疑惑了:
这是不是手足口病?
会不会很严重?
宝宝吃不下、睡不着怎么办?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有什么区别。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某些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非常良性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和特征性口腔黏膜疹。
传染性很强,经粪口途径传播,尤其5岁以下儿童多发,平均3~5天潜伏期,需要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和肛周皮肤小疱疹或小溃疡,同时还会出现口腔、咽喉部疼痛,发热等症状。
大部分患儿经过治疗后,一周左右时间可以痊愈,但也有少数患儿会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病例病情发展快,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
两种疾病有什么不同?
临床上,两者最主要区别在于皮疹分布。
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在口腔内有疱疹,而手足口病的皮疹不仅出现在口腔黏膜,还可能在手足、臀部、躯干及全身各个部位出现。
另外在于重症风险,手足口病的重症风险比疱疹性咽峡炎更高。
策划制作
策划:春晓
监制: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