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岁女童下体总有恶臭味,这个险酿悲剧的习

放暑假了,琪琪爸妈带着3岁半的琪琪去海边游玩了一圈,大人玩的不亦乐乎,小琪琪也开心不已。因为出门在外不方便,从海里上岸后妈妈在给琪琪洗澡时,就只是大致冲洗了一下小屁屁,忽略了琪琪的阴部卫生。谁知道竟然差点酿成悲剧。

从海边回来后,琪琪开始频繁尿尿,并不由自主地抓挠下体。妈妈在清洗内裤时,也发现了琪琪的内裤上有很多黄色分泌物,还有股恶臭味,吓医院检查。

医生一查,得出结论是琪琪得了阴道炎!所幸发现得早,还不需要手术。

琪琪妈既惊讶又疑惑:阴道炎不是已婚妇女才会得的病吗,怎么那么小的孩子也会有炎症?

其实正是因为婴幼儿的外阴阴道解剖、生理特点,反而更容易发生炎症。我们今天就详细了解一下,避免我们的小公主深受其害。

为什么孩子也会得阴道炎?

孩子阴道炎是小儿妇科中的常见病,该病好发于3~8岁幼女。

小儿阴道炎发病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01

外生殖器尚未发育成熟

女性的阴道,有两道天然屏障:外有大小阴唇半闭“门户”,内有使阴道呈酸性环境的分泌物,可防致病菌侵袭。

有了两道“天险”,也不是进了保险箱。阴道所处的位置十分不利:它内通于宫颈,外连会阴,又与尿道和肛门相毗邻。这就容易滋生细菌,也容易被感染。

相对成人来说,小女孩的处境更危险。

她们的外阴发育不完全,不能遮盖尿道口及阴道前庭,“大门”敞开着,细菌就很容易侵入。

而小女孩的皮肤娇嫩,外阴阴道上皮组织薄,又缺乏脂肪垫和阴毛缓冲(想不到饱受鄙视的脂肪还有这个好处吧~~),也很容易损伤。

此外,小女孩们的雌激素水平低,阴道内的环境与成人不同,酸性分泌物不足,也容易受到其他细菌感染。

02

外阴局部卫生不佳

儿科医生表示,“临床比较常见的是外阴阴道炎和损伤,和接触污染环境、卫生习惯不佳等有很大的关系。”

平时不注意保持外阴清洁,特别是每次解大便后,从后往前擦屁股,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会阴部,也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幼女外阴阴道炎,一般是先有阴道炎,继而炎症产生的分泌物刺激幼女缺乏阴毛保护的外阴部,遂出现外阴炎。

03

异物损伤

两岁九个月的糖糖,在家中突然哭闹了起来,家长闻声赶来,糖糖指着下身告诉爸爸妈妈,这里觉得痛。

这时家长才发现,糖糖的下体竟然有些出血,而身边的玩具已被拆散,零部件散落在地上。

家长便怀疑糖糖可能是自己向阴道内塞入了一些物品,于是立即带医院就诊。

医生通过检查发现,糖糖的阴道内有一疑似电池圆形异物。

在医生的建议下,糖糖住院接受了异物探查手术,结果医生从孩子的阴道内取出了一枚纽扣电池。

像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如果宝宝在玩耍的时候将一些异物,如花生米、豆类、发夹、别针、小石头等塞入阴道,很容易会造成阴道上皮损伤,而发生继发性感染。所以,宝宝在玩“小东西”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多多留神。

图片来源:央视网

04

裤子不透气

还有些实力坑娃的辣妈,把自家的小公举也打扮成潮宝,每天打底裤、糖果袜、紧身牛仔裤轮番上阵,母女俩出门的回头率颇高。

但十有八九,这些潮宝就会得阴道炎。这是因为小女孩裤子穿得过紧不透气,细菌滋生,很容易引起炎症感染。

图源:网络

05

大人得了阴道炎不注意隔离

还有些心大的熊妈,自己得了阴道炎,也不注意隔离,毛巾和孩子的毛巾、衣服混在一起洗,或是共用脸盆,结果殃及鱼池,病菌也传染给孩子了。

保护好你家的小公举

医生教你六招!

看到这

家有小公举的家长们都心里发毛了:

妇科炎症看起来防不胜防啊,肿么办?

做好医生教的这几招,就能高枕无忧

↓↓↓

①婴儿时期使用纯棉尿布,尽量少用尿不湿并及时更换,避免宝宝外阴潮湿。每天温水清洗1-2次,从上自下清洗尿道口、阴道口及肛周,皮肤皱褶、阴唇处要轻柔试干,保持干燥,并仔细检查,及时发现阴唇粘连。

②幼儿期,避免穿开裆裤,随地乱坐。尽早穿纯棉内裤,裤子以宽松、柔软、舒适为宜,不要给孩子穿紧身裤、连体袜等以减少摩擦。教导小便后用柔软纸巾擦拭尿道口及周围,大便后要由前向后方擦拭。每日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各种清洁洗液。

③孩子的洗浴用具都应该是单独的,贴身的内衣裤也不可与大人的混在一起洗,衣物尽量在阳光下晾晒。

④避免孩子的外阴接触真菌感染。特别是母亲患有阴道炎的、家庭成员患有足癣的,都要特别注意。没分床睡的孩子,晚上睡觉要给孩子穿上睡衣睡裤。

⑤妈妈也应该做好宝宝的性教育工作,告诉孩子到外面玩的时候学会保护自己,不要在泥沙地上脱裤子或者用脏手去挠尿尿的地方。

⑥当孩子其他部位感染时,一定谨遵医嘱用药,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以防造成菌群失调,引发外阴阴道炎。

生了病,孩子难受,家长也操心。

所以日常生活习惯及卫生一定要注意。

但即使我们万般小心,也总有防不胜防的时候。

有些家长平日里确实很注意宝宝的卫生,宝宝的用品都是与大人分开存放和使用。

但可能带孩子出去玩一趟回来,就会感染上病毒。

那么再小心,也总不能不让孩子出去玩吧?

所以,孩子病了,大人也不要过分自责。正视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才是关键!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等综合;图片:摄图网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dgc.com/wyyzl/140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