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是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生物。
虽然个头小、肉眼难以发现,但是它们对人体的破坏力可不小,一旦被这些小小的坏东西“入侵”,简直是苦不堪言!
案例回放
小男孩鹏鹏9岁,身体一直很健康。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前段时间,他的屁股开始出现了不适感,有时疼痛有时刺痒,难受地睡不着觉。
医院一查发现,在鹏鹏的肛门口,有10多条长约1.5厘米的白虫子,正往外蠕动爬出!医生诊断为蛲虫感染。
医生说,当肛门周围皮肤在适当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这种寄生虫经6小时左右即可发育成为含有成熟幼虫的感染性虫卵。
什么是蛲虫?
蛲虫,学名蠕形住肠线虫,分布于世界各地,儿童易反复感染。
成虫细小,乳白色,外形像一条白线,可以看到的大多为雌虫,长度大约2厘米,常出现于肛周和新排出的粪便表面。雄虫在交配后即死亡,一般不易见到。
虫卵无色透明,像葵花籽,不对称,卵壳较厚,卵内常含蝌蚪期胚胎。
蛲虫成虫寄生于人体肠腔内,主要在盲肠、结肠及回肠下段,重度感染时甚至可达胃和食道,附着在肠粘膜上。
交配后,雄虫很快死亡而被排出体外;雌虫当宿主睡眠时,经肛门爬出,产卵于肛门周围和会阴皮肤皱褶处。产卵后雌虫大多自然死亡,但也有少数可返回肠腔,也可误入阴道、子宫、尿道、腹腔等部位,引起异位损害。
蛲虫如何传染?
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交叉感染、自身感染、接触感染、吸入感染等均是其传染方式,具有儿童集体聚集性和家庭聚集性特点,蛲虫的寿命较短,成人因良好生活习惯而较少感染,或虽有因共同生活而感染也多数会自愈。
肛周由于雌虫的蠕动刺激和虫卵的粘附常致发痒,患儿搔痒时污染手指,经肛门——手——口方式感染,形成自身感染,虫卵也可散落在衣裤、被褥、玩具、食物上,经口或经空气吸入等方式使其他人感染。
蛲虫感染的典型症状?
大多数孩子刚开始感染蛲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
轻症者:最典型的就是夜间肛门或会阴处瘙痒(雌虫外出产卵时刺激导致),孩子夜间辗转反侧、抓挠屁屁。
严重者:也可能出现肚子疼、恶心或呕吐的症状。
更严重者:可能出现神经功能和心理行为的异常,比如烦躁易激动、咬指甲、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和不合群等。
还有孩子可能出现异食癖(吃泥土、纸张、头发等不该吃的东西)。
虽然除了恶心,看着不严重,但其危害也不容易小觑。
轻者肠道粘膜损伤,虽没啥症状,但严重后很可能导致胃肠道症状,引起腹痛、呕吐等。
此外,蛲虫还有钻入肠粘膜,刺激胃肠道,甚至侵入阑尾诱发阑尾炎的可能(概率很低但也是存在可能的)。
而且,若是反复感染,长时间不愈,会降低孩子的睡眠质量,使孩子容易产生夜惊、尿频等症状。
女宝宝也会增加雌虫外出迷路误入阴道、尿道的几率。可能导致蛲虫异位寄生于阴道、泌尿道、腹腔等部位,引起外阴炎、阴道炎等,出现外阴瘙痒、尿频尿急等症状。
(因为位置特殊,有些小女孩感染蛲虫没出现典型的蛲虫病症,就不太容易确诊。反而因为出现外阴瘙痒、不规则分泌物增多等而被误诊为尿路感染、外阴炎等疾病。)
出现屁屁痒、肚子疼
就一定是有虫吗?
也不一定。
屁屁痒并不能直接证明肚子里有虫,因为湿疹、痔疮、肛周炎等也会出现肛门瘙痒等症状。
要想确定孩子是否感染寄生虫,还需要更为直观的证据。
就比如眼见为实:
夜间等孩子熟睡后1-3小时,拿手电筒检查宝宝的肛门,扒开肛门附近的褶皱处查看,是否有细小的白色如线头一样在移动的虫子。
注意雌虫并不是天天外出产卵,所以建议连续观察3-5天~
若是,你实在不想半夜看这么“美观”的画面,也可以求证于权威。
因为除了雌虫不是天天可见,更细小的虫卵,用肉眼也无法辨认出。
所以,可以在早晨孩子刚睡醒时用透明胶带在娃肛门褶皱处全医院。
医院医院专门的胶带粘取。
还要提醒大家,无论是孩子夜间屁股瘙痒,你怀疑有虫还是你亲眼看见虫了,医院去检查,听取医生的治疗建议,千万不要盲目给孩子吃打虫药哦。
因为孩子器官发育还未完善,大多数驱虫药都含有影响肝功能的成分,会有副作用,擅自吃药很可能造成孩子的肝脏损伤。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2岁以下的儿童服用驱虫药,对2岁以上儿童,也应确诊有“肠虫症”才考虑进行驱虫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驱虫药物,切不可盲目吃打虫药。
如何预防和治疗?
单纯的口服药物驱虫一般不能达到根治目的,需要将环境中的虫卵清除并适时配合服药来根除本病。
对蛲虫病的预防强调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1.对托幼机构,要严格禁止儿童在幼儿园或儿童游乐场地穿开裆裤,在孩子游玩后要坚持洗手,及时为游乐场地进行消毒;
2.对家庭,要定期烫洗被褥和清洗玩具,棉被床单等寝具可经常置于阳光下曝晒以杀死虫卵,使用吸尘器清理家中地板以清除虫卵;
3.对幼儿,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吃手、咬指甲,才可有效地防止再感染,达到消灭蛲虫病的目的。
▍来源:CC爸妈等综合;图片:摄图网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