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后这些问题太扎心,预防调理是关键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熬过了孕期的艰辛,许多妈妈都幻想着生下宝宝就可以恢复“自由身”了。殊不知,月子期的护理也有诸多“条条框框”,如果不注意调养,新妈妈的健康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那么产后最容易受到哪些疾病考验呢?为了帮助更多妈妈减轻产后负担,下面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下常见的产后疾病及其预防对策。

No.1

预防肌风湿

肌风湿又叫肌纤维组织炎,传统观念称它为“坐月子病”。主要症状是腰局部发凉、肌肉发紧、僵硬、酸胀不适,遇到阴雨天,情况会更加严重。

预防方法

1、女性分娩后,由于出血和体质的消耗,身体抗病能力下降,若不注意防风寒,虚郁、贼风易乘虚而入,引起“坐月子病”一一肌风湿。因此,分娩后应注意四时气候的变化,对虚邪贼风要注意避之。

2、分娩时产妇出血较多,身体耗损、抵抗力下降,极需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品和新鲜蔬果。

3、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治疗,也可根据疼痛部位的大小,将食盐放入锅中炒热,用布包好敷于疼痛处,每天1次,每次20-30分钟。

No.2

预防乳腺炎

除抵抗力下降外,产妇在产后发生乳腺炎的原因还有两个:

1、乳汁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淤积的乳汁可以促进细菌的生长,继而发展成乳腺炎。

2、产妇乳头、乳晕的皮肤薄,易导致乳头破损而引起细菌感染。

预防方法

1、怀孕后至喂奶期间,产妇都要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洗乳头和乳房,以保持清洁卫生,增强局部皮肤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细菌从裂口进入乳腺引起感染的几率。

2、哺乳时要避免乳头损伤,从而减少感染途径。

3、每次喂奶都要将乳汁吸空,若婴儿吸不完,可用吸奶器吸。不要让乳汁淤积在乳房中,以减少细菌繁殖的机会。

No.3

预防生殖器官感染

在产褥期,产妇抗病能力差,加之阴道、子宫因分娩而形成的伤口还没有愈合,细菌极易由此侵入,再有分娩后阴道外口会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易引起撕裂伤。

因此,产妇在产褥期同房后容易出现外阴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出血、会阴部撕裂伤等情况,严重者还会引起败血症、失血性休克,从而危及生命。

预防方法

在分娩前3个月至分娩后2个月要避免性生活,平时要保持全身尤其是下身的清洁卫生;产前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增强抵抗力。

No.4

预防产后痔疮

因分娩时用力大,痔疮对于产后女性而言是很常见的疾病。同时,产后运动少、高营养的食物摄入过多,容易引起便秘,从而加重痔疮的症状。

预防方法

1、每天早晚用温热水清洗患处,可稍微泡一泡,泡的时候用手指轻轻捏压痔疮突出的血泡,帮助血泡稀释。如果情况较为严重者,可购买合适软膏在清洗之后涂抹。

2、产后可适当多吃粗纤维食物,多补充维生素,多运动。

3、上厕所时不要太用力,上完后可用湿纸巾擦拭或用温水冲洗屁屁,尽量不要用手纸,否则容易弄破血泡。

No.5

预防产后腰腿痛

产后腰腿痛是因骶髂韧带劳损或骶骼关节损伤所致。主要原因如下:

1、产妇过早的持久站立和端坐致使因妊娠松弛了的骶髂韧带不能恢复,造成劳损。

2、产后过早劳动和负重增加了骶髂关节的损伤机会,易引起关节囊周围组织粘连,障碍骶髂关节的正常运动。

3、产后起居不慎、闪挫腰肾,导致腰腿痛。

4、腰骶部先天性疾病,如隐性椎弓裂、骶椎裂、腰椎骶化等可能会诱发腰腿痛,这种情况在产后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产后腰腿痛多以腰、臀和腰骶部疼痛为主,部分患者伴有一侧腿痛。疼痛部位多在下肢内侧或外侧,可伴有双下肢沉重、酸软等症。

预防方法

1、注意休息并增加营养,不要过早持久站立或端坐,更不要负重。

2、避风寒、慎起居,每天坚持做产后操,这能有效的预防产后腰腿痛。

月子期是妈妈调理身体、固本培元的好时期,但也是易被疾病侵袭的脆弱期。孕育不易、养育艰辛,每一位产后妈妈都值得科学照护。了解产后常见疾病、掌握合适的应对方法是安然度过脆弱期并获得科学护理的前提,值得妈妈们认真对待。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dgc.com/wyyhl/108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