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咱们详细写过一篇孩子看上去“不正常”的行为原因《抓耳朵、打头、摇脑袋,为什么娃总是出现这些奇怪行为?》。
看似怪异实则正常,虽说令人费解,但久而久之,咱惊讶着、习惯着也就慢慢地放下警惕。
随他吧,我娃由己不由娘,很多事,看开了,也就不叫事了。
任他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但日常生活中,孩子的一些看似正常的小动作前若是加上“频繁”二字,就很可能“暗示”着某些疾病,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孩子的哪些小动作,可能是身体生病的信号。
01频繁眨眼、揉眼睛无论大人还是孩子,眨眼睛和不经意揉眼睛是每天都会做的事情。眼睛在眨动过程中能对眼球表面起到保护作用,而揉眼睛更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动作,宝宝困了、无聊了等都会揉眼睛。
但若是这件事突然变频繁了,就可能预示着很多眼部问题。
关于眨眼:正常情况下,人每分钟眨眼的次数大概为15~20次。如果眨眼次数明显高于这个频次的时候,排除异物刺激(如有沙尘、小虫等进入眼睛)的情况下,就可能是一种病理现象了。
究竟哪些原因会引起宝宝频繁揉眼睛、眨眼呢?
1先天性睑内翻或倒睫有些宝宝有先天性眼睑内翻的情况,这就会导致睫毛向下向后生长,从而贴附在眼球表面,刺激角膜,引起眼睛不适,出现眨眼、流泪、揉眼睛等现象。
如果是少量的倒睫毛,带宝宝找到专业的眼科医生,由医生查看情况后拔除就可以改善。
但如果是因为睑内翻引起大量睫毛贴附在眼球表面,那就比较严重了,需要由医生进行评估后制定治疗方案(千万不要自行处理)。
2结膜炎当宝宝揉眼睛且遇到沙尘天气、小飞虫入眼或宝宝手部不卫生等情况时,就可能引起角膜炎或结膜炎。
结膜炎早期的症状较轻,宝宝通常会通过频繁地揉眼睛来缓解眼部的不适。
后面也往往会伴有眼睛发红、发痒、分泌物增多、流泪等表现,家长可以从宝宝的表现上发现端倪。
若是发现孩子有以上症状,千万不要急着给宝宝用眼药水,应该立刻带宝宝就医,由医生查找原因,对症用药。
特别提醒:家里要定期对毛巾消毒,注意宝宝手部卫生。
3眼睛屈光不正有些宝宝频繁揉眼睛、眨眼且还经常眯着眼睛看东西,则可能和眼睛的屈光不正有关,比如近视、散光、弱视、隐斜视等。
因为宝宝很难去描述看不清东西这件事,所以日常表现可能就是经常揉眼睛和眯着眼睛看东西。
有些情况可以通过观察判断,比如弱视。但也有些,我们很难自查,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到眼科就诊。
看到这里你就会发现,导致宝宝频繁眨眼的原因有很多,针对情况治疗的方式也是不一样。
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帮助宝宝保证用眼卫生和控制用眼时间,如果发现宝宝有频繁眨眼的现象,就要带宝宝及时就医,请专业的眼科医生检查,积极对症治疗。
02频繁抓耳朵大多数宝宝在一岁左右,都会出现抓耳朵的行为,多数也不需要担心。
宝宝好奇、无聊、出牙期或是想吸引大人注意力,都可能会抓耳朵。
但若是宝宝总是长时间不停地抓耳朵、拍头等,或明显表现出烦躁、难受的表情,甚至是直接表达耳朵疼等信息,则可能是中耳炎。
一般中耳炎还会伴随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鼻塞、咳嗽、流鼻涕等,所以当孩子有这些症状的同时还经常性抓耳朵,就要当心是不是中耳炎。
有研究报道称:儿童在5岁之前,90%都得过急性中耳炎,并且2岁以内是中耳炎最高发的时期。
因为我们的耳鼻喉是相通的,通过“咽鼓管”相连接。
这样的构造会使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可以游荡在各个器官,一旦细菌进入了中耳,就有可能引发炎症。
感冒、侧躺喂奶、鼻子呛水时耳朵进水等,都可能会导致液体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腔,诱发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的发病过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充血期、渗出期、化脓期、恢复期。
一般家庭,往往都是很直观地看到宝宝的耳朵有脓流出,也就是到了渗出期,才意识到宝宝的耳朵出现问题。
然而这个时期,很可能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听力,导致听力下降。
所以早发现,早检查很有必要。
如果怀疑宝宝得了中耳炎,应尽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预防方法:
1.不要随意给孩子掏耳朵
宝宝耳朵内的耵聍(耳屎啦)是外耳道的皮肤耵聍腺分泌的,可以保护耳朵和鼓膜不受伤害,不用故意清洁。
它们一般会随着宝宝咀嚼、吞咽等动作被震出去。我就经常在床上捡到DD的耳屎或鼻屎。
若是觉得宝宝的耳屎多到已经堵塞了耳道,那就挂耳鼻喉科,让医生来给宝宝清理。
千万控制自己上手掏的冲动,不论是用啥工具,掏耳勺或是棉签都不行。因为你很可能没掏出耳屎,反而把它推得更深,甚至损伤了宝宝的耳道和鼓膜,那就得不偿失啦。
所以,让专业的人来吧。
2.远离二手烟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中耳粘膜导致宝宝患中耳炎。因此,应避免宝宝长时间处在二手烟的环境中。
3.采取正确擤鼻子的方法
我们习惯两侧同时擤,这样很容易因压力过大把鼻子里的细菌、病毒,冲到耳朵里。
擤鼻涕的正确做法是:
先闭上嘴,轻轻按住一侧,然后轻轻用鼻子向外吹气,把另一侧鼻孔里的鼻涕擤出来,擦干净,然后再擤另一侧。
小一点的宝宝尽量不要擤,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
03抓挠私处这个症状,女宝居多。因为和男宝宝相比,女宝宝的尿路短,阴道、尿道暴露在外边,很容易被细菌侵袭。
所以,当孩子突然频繁地抓挠私处,就要留心观察宝宝私处是否存在异常。
之前就有个朋友给C爸打电话,说3岁的女儿总是用手抓私处,还说内裤夹屁屁,刚开始家里没当回事,后来小便时孩子忽然大哭起来,喊疼。一看外阴抓破了,内裤上还有血渍!
到医院就诊后,确诊是小儿妇科病的一种——外阴炎,还好不太严重,用上外涂药物,一周后复查。(案例涉及隐私,已征得同意)
一说娃得妇科病,很多家长可能不能理解,觉得这是成年人的“专利”,离小朋友很远。
医院里因此就诊的孩子非常多……
若是我们日常护理不当,比如不注意清洁、大便后擦拭方向不对、宝宝衣物和大人内裤袜子混洗等都可能导致宝宝感染,引起私处炎症。
女宝宝私处常见疾病是:小儿外阴炎、尿路感染。
小儿外阴炎有哪些表现:
瘙痒,抓挠裆部;
坐着或站着蹭来蹭去、夹腿;
外阴皮肤发红甚至肿胀;
分泌物增多,气味难闻等。
尿路感染有哪些表现:
反复发烧;
尿尿时会疼痛(小宝宝会哭闹);
频繁尿尿,每次尿量却很少;
尿液的颜色浑浊、偏红,尿中带血;
肚子痛,尤其是下腹部(小宝宝会哭闹)等。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越小症状越轻微,宝宝表达能力也更弱,更不易被家长察觉。
所以,日常生活中需要家长细心留意宝宝的私处健康,若宝宝私处发红并出现以上症状时请及时带宝宝就医。
正确私处护理方式,请戳这篇《宝宝的私处比你想象的更脆弱,家有女宝,你担心的问题这里都有!》。
养育孩子是一项需要细心再细心的修行,伴随着各种跌宕起伏的心情和无数惊心动魄的瞬间,孩子都会慢慢地长大。
我们只需要做好能做的,尽最大程度护TA安全、健康。孩子少受一点罪,我们就多一份安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