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推迟、经量减少、经期缩短、停经……身为女性,你是否遇到过这些烦恼?
当女性连续几个月出现上述月经不调的情况,就该警惕了,可能是预示着卵巢早衰前期了。
卵巢早衰了人也老了
卵巢位于女性盆腔内的一对扁卵圆形器官,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
卵巢的作用:
一是生殖功能,即提供卵子,满足生育的需要;
二是内分泌功能,即产生各种性激素,满足身体的需要。
女性的一生由卵巢的生长、发育、衰老体现了从青春美少女到容颜衰老的演变过程。卵巢衰老了,人也开始慢慢变老。
卵巢早衰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早更”,是指40岁前由于卵巢内卵泡耗竭或被破坏,或因手术切除卵巢而发生的卵巢功能衰竭。
月经不调是卵巢早衰最明显的症状
卵巢早衰的诊断需满足以下3条:
1.年龄40岁。
2.停经时间≥4个月。
3.卵泡刺激素FSH40mIU/ml。
卵巢早衰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已超过1%,并有年轻化趋势。
卵巢早衰前期一个明显的症状表现就是月经不调。那么正常的月经到底是什么样呢?
不是所有的人的月经周期都是28天,判断一个女性月经是否正常,要看月经周期是否规律,行经时间,经量、经色是否正常。
月经周期
正常的月经周期到底是几天?
月经周期是指这次月经来的第1天到下次月经来的第1天之间间隔的时间,一般是28天,但是每个人的月经周期不是完全一样的,前后1周范围内,都可以认为是正常的,如果月经周期小于21天,说明月经周期过短,大于35天,说明月经周期过长。
观察月经周期是否规律也同样很重要,如果月经周期很规律,基本也是正常的。当然,月经周期不正常如果只是偶尔发生一次也没关系,如果经常出现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绝大部分女性的月经时间是3-7天干净,如果少于3天或大于7天,都属于异常现象。正常的月经量在38-55ml,如果少于20ml,属于月经过少,如果大于80ml,也属于异常现象。
月经颜色
健康的“姨妈红”长啥样?
中医认为,正常的月经应该是颜色深红、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无特殊气味。
在月经初始,可能量偏少颜色偏淡,到中期颜色加深,呈暗红色,至经期即将结束,颜色会再次变淡。
△以上5种颜色都是血液的颜色,正常的经血接近2-3的颜色。
卵巢早衰的危害
1.月经改变
卵巢早衰患者常以月经周期改变为先兆,可表现为月经频发、月经稀发和闭经。因此,女性朋友们不能认为“每个月都来月经”就“万事大吉”——“色”“质”“量”“周期”“经期”以及各种伴随症状都是评价月经情况的重要指标,都与卵巢功能息息相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是不可逆转的,故出现月经改变应及时就诊,从而早发现,早诊治,进而延缓卵巢衰退进程。
2.不孕
卵巢功能衰退,生育能力降低,所以会引起不孕,但卵巢早衰患者并非一定不能生育,尤其是在诊断后的早期,约5%的患者可能自然妊娠。
3.雌激素缺乏的表现
随着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的继续下降,患者常出现雌激素低落的症状,包括以下几大类症状:
(1)血管舒缩症状:主要包括潮热、出汗,特点是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和颈部及胸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烘热,继之汗出,一般持续1-3分钟,轻者每日发作数次,严重者10余次或更多,甚至影响睡眠、生活和工作;症状一般持续1-3年,有时可达5年或更长。
(2)精神神经症状:包括抑郁、焦虑、易怒,易激惹及情绪低落等。
(3)自主神经失调症状:常出现心悸、失眠、头痛、头晕或耳鸣等症状。
(4)生殖泌尿系统症状:阴道干涩、性欲减退、性交痛、尿频尿急及反复的泌尿系感染等症状。研究发现绝经后女性约25%都会有尿失禁情况。
4.绝经后远期病变
雌激素对骨骼和心血管都有保护作用,绝经后雌激素缺乏也会发生骨质疏松。绝经后还会出现血脂异常、血压波动,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和中风风险增加。
林馨医生提醒女性朋友,卵巢功能衰退是一个进行性过程,起病较隐匿,但难以逆转。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卵巢早衰”防治原则。
预防卵巢早衰
从补肾益血开始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在月经产生的机制中肾气盛起主导和决定作用。
肾阴不足,阴亏血少,胞宫失于濡养,天癸不足,冲任血虚,经水渐断。
肾阳匮乏,不能温化肾精以成天癸,胞宫失于温养,冲任气血不通,月水难至。
肾精不足,天癸难充,胞宫失养,冲任失畅,月经的化源亏乏。所以中医认为肾虚为卵巢早衰发生的主要病机。
肾为天癸之源,先天之本,本着治病必求于本,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补肾益气、培元固本、调理冲任。肾气旺盛,肾精充足,冲任充养,血海满溢,则经血依月而至。
早发现早干预
避免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从月经经量、周期改变等早期症状开始到卵巢功能衰竭的出现,需要经过数年的过程。中医药的优势更体现于“治未病”的早期干预。在卵巢早衰的早期、中期就积极采用中医治疗,调养身体,缓解症状,避免发展成卵巢早衰至关重要。
提醒年轻女性,要